HituxSearch
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身心健康话“肝郁”
晓生论医
    你的位置:首页 > 晓生论医

    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身心健康话“肝郁”

    来源: 2017/9/25 7:42:32      点击:
    身心健康话“肝郁”

     


    有关健康的概念,传统上的认识,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其实,这只是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的概念。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即在其宪章中明确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这一定义,把人类的健康从生物学的意义,扩展到了精神和社会关系(社会相互影响的质量)两个方面的健康状态,把人的身心、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健康状态均包括在内。简而言之,即:“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也就是说,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 即传统概念上的身体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证。


    心理健康: 泛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

    道德健康: 即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伪、善恶、美丑、荣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由此可见,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不仅指一个人身体有没有出现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这就是现代关于健康的较为完整的科学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认为:
    健康=15%遗传因素+10%社会因素+8%医疗条件+7%气候条件+60%自我保健
    社会适应性归根结底取决于生理和心理的素质状况。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又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而引起疾病。身体状况的改变可能带来相应的心理问题,生理上的缺陷、疾病,特别是痼疾,往往会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作为身心统一体的人,身体和心理是紧密依存的两个方面。


    通过上述有关健康概念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早在两千年前,我们祖先提出的“天人合一”,以及所归纳的“三因病机学”(古人认为,疾病的发生,大体可分为内因,外因,不内不外三个方面),其实有着极为科学的前瞻性。

    “肝郁”,中医“肝气郁结”之简称。肝,中医五行中属木,主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足厥阴肝经起於足大趾外侧,经足背、内踝前上行於大腿内侧,联系阴部,入体腔联系於胃、肝、胆、膈、胁肋,经咽喉上联目系,上行出於额部,与督脉交会於巅顶部。

    肝气郁结是指由于情绪抑郁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情绪波动较大造成肝部不适的现象。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所主外,也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


    中医理论认为,肝脏的疏泄调达功能与女性的月经及其妊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内径》云: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冲任二脉皆起源于子宫,冲为血海,任主胞胎。然而,冲任二脉不能单独行径。此二脉于中极、关元之处与肝经相会,并通过肝脏的疏泄功能,达到调节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女性月经是由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三者生殖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的,即下丘脑 — 垂体—卵巢性腺轴。由此可见,情志不调,必然会影响垂体的分泌,从而影响女性的性腺分泌,并因此而导致女性的排卵障碍、月经不调、难以受孕等。


    从中医肝经循行部位及其功能来看,起於足大趾外侧,上行於大腿内侧,联系阴部,入体腔,于中极、关元处与冲任二脉相会,上行出於额部,与督脉交会於巅顶部;主藏血,主疏泄。结合现代医学有关下丘脑 — 垂体—卵巢性腺轴的认识,不能证实中医肝主疏泄的功能与现代医学对女性性腺分泌的认识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二者对于情志不遂必然会影响女性性腺分泌,从而导致女性月经不调,不孕等认识,其实有着高度的共识。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客观事实,证实了情志调节与女性健康及其妊娠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婚后8年不孕,四方寻医,终因无效而放弃治疗,专心科研。没想不多久,竟然自然怀孕。再如,我国民间有着总着不孕患者因久治不愈,从而放弃治疗,选择了领养孩子。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很多不孕症患者在领养孩子后,竟然没有经过任何治疗,反而自然受孕了。以上的例子通常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其实,道理很简单。上述患者其实是因为新的选择,从而卸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并因为情志的释放和调节,影响了自身的性腺功能的正常,最终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是导致女性月经不调及其不孕的重要因素,亦即中医所说的“肝郁不孕”,笔者将其归纳为“心因性不孕”。  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眼多梦等,是育龄期女性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众多患者及其家人将患者的上述 表现归结于脾气或性格因素。其实,上述临床表现,多因肝气不调所致,现代医学称之为“经前期综合征”。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PMS)是指妇女于月经来潮前7~14天所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及水液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症候群,临床中常表现为经前情绪抑郁、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乳房胀痛、全身乏力、腹胀浮肿等,属中医月经前后诸症范畴,多发于20~40岁之间的育龄期妇女。由于该病伴随月经每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不仅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均产生了诸多不利因素,并可因此导致月经不调、不孕等其他妇科疾患。

    该病的发病率约为30%~90%,其中8%症状严重者需要治疗。资料检索结果表明,该病国外现患病率为79.18%,国内患者的发病率约89%。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从而成为妇科临床中极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有关该病的研究与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有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治疗,西医目前大多采用综合治疗的办法,如心理或精神治疗、纠正水钠潴留、激素治疗、镇静剂和精神安定剂、兴奋剂对症治疗等。至于某一特定的治疗该病的西药,至令尚无。中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立足于临床辩证论治,往往是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施方,以中药汤剂治疗为主。有关治疗该病的中成药,临床中大多选用传统中药逍遥丸,但效果不甚理想。至于中药新药,目前仅有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研制的经前平颗粒,以及少数尚在研制过程中的中药新药品种,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之需求。


    我国现有育龄妇女三亿多人,该病的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80%以上(两亿人以上),加之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故此有关此类药品的研究与开发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
    针对持续增长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高发病率,加之临床用药奇缺的客观现实,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在峏山杨氏妇科祖传经验的基础上,主持了“肝郁舒颗粒”新药研究。该品功能疏肝解郁,理气和中。主治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适用于肝气郁结所致的经前乳房胀痛,胸胁胀满,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等。


    药理试验结果表明,肝郁舒颗粒能使己烯雌酚致雌性大鼠高雌激素水平模型升高的平均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的角化指数降低;使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下降,尤其是高剂量组;使子宫卵巢指数降低;使子宫、卵巢、乳腺、大肠等有关脏器病理学变化有一定改善。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减少冰醋酸ip及缩宫素ip引起小鼠的扭体反应,高、中剂量组能延长热扳致小鼠痛反应的潜伏期(提高痛阈百分率)。有一定的镇静作用,高剂量组能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增加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小鼠的入睡百分率;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的缩短及睡眠时间延长有作用趋势,无统计学差异性。十二指肠给药,可以明显降低家兔正常在体子宫的收缩频率、幅度和活力;对静脉给予缩宫素引起在体子宫的兴奋收缩活动亦有抑制作用,使收缩频率、幅度和活力降低。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该药小鼠灌胃最大给药量为480g生药/kg,相当于临床日用量的380倍。大鼠ig的最大给药量为240g生药/kg,相当于人日用量的190倍。动物长期毒性试验表明,未见明显毒性。从而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了毒理学研究依据。
        药效学试验表明,本品能使已烯雌酚致雌性大鼠高雌激素水平模型升高的平均阴道上皮脱落细胞的角化指数降低;使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下降;使子宫、卵巢指数降低;使子宫、卵巢、乳腺、大肠等有关脏器病理学变化有一定改善。这些无疑为本品的研究提供了药效学依据。
    该项目已于2010年5月19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 ZL 2007 1 0030695.8。


    鉴于肝郁舒颗粒目前尚处于新药临床研究阶段,为了尽早实现科研成果服务于临床,目前,安徽至开堂峏山杨中医门诊部在肝郁舒颗粒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临床协定处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临床用药需求。